新能源汽车退换车最新规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回收利用

admin 资讯 2023-12-26 528 0
问题描述 新能源汽车退换车最新规定

推荐答案

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退换车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退换车条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车后7日内可以无理由退换新能源汽车,但要求车辆在无损的情况下,且里程不得超过200公里。


2. 质量问题退换车:如果新能源汽车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在购车后15日内提出退换车要求。


3. 退款问题:退换车后,商家应当在退还款项后5个工作日内向消费者退还购车款项,并承担退还款项产生的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车型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建议消费者在购车前仔细了解相关政策和合同内容,并与销售商协商明确退换车事宜。同时,可以咨询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或交通管理部门以获取最新政策信息。 

其他回答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回收利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本规划。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绿色消费引导等方面作用,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形成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协调推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协调推进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开放发展。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总体部署 第三节 发展愿景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补贴2022年最新政策,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车的补贴5000元/辆,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车的补贴3000元/辆。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是在300公里以下的没有补贴,而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补贴将下降至0.91万元,以及续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补贴下降1.3万元,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还包含着减免购置税,一般只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才会免征车辆购置税。

国家对每个地区的新能源补贴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是分批给予补贴,而有些地区却是一次性给予补贴,其补贴力度一般在5000至10000元之间,具体多少还是要看当地政策通知,以广州市为例,根据政策明确表示,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单车的补贴总额,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国家补贴+地方补贴+消费者支付金额的百分之60。 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称《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等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二、补贴金额(新能源乘用车)

1、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公里:没有补贴;

2、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至400公里:补贴9100元/辆;

3、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400公里:补贴12600元/辆。

4、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50公里:补贴4800元;

5、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WLTC工况下续航里程≥43公里:补贴4800元。

(PS:不同地区政策可能不同,具体金额以当地规定为准)

三、2023年终止新能源补贴政策

《通知》中的第二大点明确提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

以上便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多少钱的具体内容了,虽然今年补贴标准有所退坡,但补贴的金额依旧不算少,大家在买车后可以直接通过当地的交管平台申领补贴,一般补贴金额会在一个月左右到账。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第一条,保持技术指标体系稳定,坚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

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第二条

做好测试工况切换衔接,实现新老标准平稳过渡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试验方法标准将更新。新标准发布实施前,按照老标准进行检测的产品,只要符合补贴政策技术门槛要求,均可按规定享受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补贴技术要求,有条件的等效全电续驶里程应不低于43公里;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中对应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应小于65%,电量消耗模式试验的电能消耗量应小于同整备质量纯电动乘用车电能消耗量目标值的125%。其他新能源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技术要求,适用财建〔2020〕86号文件规定。

新能源汽车销量

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的能量确定。对符合配套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给予3000元/千瓦时的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贴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辆。

一、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变化2019年,每千瓦时补贴上限由原来的1200元调整为1000元。为了拿到补贴,行驶里程不要低于250公里,超过250公里可以分三档。50~300公里补贴1.7万元,300~400公里补贴2.3万元,&ge400公里自行车补贴2.9万元。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应不低于120Wh/Kg,其中120~140的补贴系数为0.8,140~160的补贴系数为0.9。&ge10.补贴系数1.0。每百公里电耗优于20%~35%。按补贴系数1.0计算,油耗优于35%,按补贴系数1.1计算。非个人购买的营运车辆按上述标准的0.5倍计算(此处反对声音很大,需要具体调整)。PHEV能耗优化要求提高5%。二.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标准2019年,专用车、自行车补贴上限分为三个档次,3.5t以下补贴上限3万,3.5T至12t补贴上限5万,12T以上补贴上限10万元。电池总功率在50度以下,每度补贴550元,电池功率在50度以上,补贴375元。单位负荷能耗(Wh/km.kg)小于等于0.3,按补贴系数1.0计算。大于0.35则无补贴,百公里电耗不超过8度。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你必须要知道的“七大政策”

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6.2万辆,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40.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19.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6.4万辆。

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占比75.7%,插电式混动汽车占比24.3%;2022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中,纯电动汽车累计占比78.1%,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占比21.9%。

2022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售98.5万辆,同比增长100.6%;其中,纯电动轿车累计销售65.1万辆,纯电动SUV累计销售32.6万辆,纯电动MPV累计销售0.8万辆。

纯电动乘用车中,主销轿车车型;2022年1-4月,纯电动轿车车型累计销量占比达66.1%。但SUV车型市场占比扩大明显,值得关注。

2022年4月,比亚迪以销量46113辆的成绩排名纯电动乘用车品牌销量第一位;1-4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排名前三位的品牌分别是比亚迪、五菱、特斯拉。

2022年4月,宏光miniEV以销量25267辆的成绩排名纯电动乘用车车型销量第一位;1-4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排名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Y、比亚迪海豚。

2022年1-4月,插电式混动乘用车累计销售27.7万辆,同比增长166.3%;其中,插电式混动轿车累计销售9.0万辆,插电式混动SUV累计销售18.4万辆,插电式混动MPV累计销售0.28万辆。

新能源汽车你必须要知道的“七大政策”

1.车辆购置税将由7.5%恢复到10%。

自2018年1月1日起,1.6L及以下排量的汽车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2016年12月13日,国家再次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购置税征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的购置税优惠从之前的5%改为按照7.5%来征收,依旧低于原本10%的基本税率。

2.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根据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简称《目录》)实施管理。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3.贷款买车首付低至15%。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规范汽车贷款业务管理,2017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新修订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

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传统燃油车的汽车贷款比例不变,依旧是80%;新能源汽车的最高贷款比例为85%;二手车的贷款比例也从50%提高到了70%。

4.电子车牌逐步推行。

2018年开始我国要逐步推行电子车牌,将从北京、天津、重庆、河北等地方试点运行

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起草《汽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规划,将在全国设置100万个监测点,未来在全国出现拥堵城市的核心区域,都将使用电子车牌进行监测。所谓的电子车牌将会存储该车的车牌号、种类、车型、年检期、使用性质等十余项车辆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唯一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冒用、盗用和仿制。

5.新能源双积分政策。

自2018年4月1日起,将针对在中国境内销售乘用车的企业(含进口乘用车企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及新能源乘用车生产(NEV积分)情况进行积分考核

6.车辆不能随便悬挂与品牌不符的车标。

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新出厂车辆电动车窗需具备防夹功能、不能随便悬挂与车辆均需配备反光背心。

7.2018新能源补贴新政尘埃落定。

2018年的补贴政策从2月12日开始实行,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2017年补贴标准的0.7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